当前位置:主页 > 品牌文化 > 品牌资讯 >

当代首饰设计 和珠宝无关

      

 

        Mary lee hu 看上去是个年逾花甲的老人,但这并不妨碍她是个不断颠覆自己、内心时不时爆发小宇宙的艺术家。昨天上午,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山北热成型大楼,十几个学生围着她,她正用两条细绳子在手里反复缠绕、打结,学生们都看得入迷了。
 
       提到首饰,人们常常想起的是那些珠光宝气的稀有宝石,因此首饰设计也总是被称为珠宝设计。谁又能想到,废旧的建筑材料、日常的生活用品,也可以制作价值不菲的首饰呢?在这里,传统的首饰概念被彻底颠覆了。
 
       把当代概念引入首饰设计
 
       在接受采访时,Mary告诉我她每天都在思考一些诸如“首饰和身体”“原始社会的人怎样佩戴首饰”这样宏大的问题。在此之前,我对Mary lee hu做了个大致了解,她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学习古老扎实的手工艺技法,16岁就开始做首饰,2006年从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金工项目部负责人的职位上退休后,转而研究人类学与首饰史,通过有趣的扭曲编织元素,创作了独特的流线型却极度精确的结构。
 
       在上世纪90年代,Mary lee hu 的风格从严谨的几何形方向转移,随机性在她的首饰创作中发挥很大的作用。她说:“从昆虫开始做,再到龙、乌龟等复杂的动物,创作从作品中演变。以前我会有精准的草图,现在连草图都不用了,有时候会把一个工整的作品通过挤压变成一个抽象的图案,有时候通过扭压,并不知道结果成型会如何。”Mary最近的作品证实了这个说法,她将平滑的金属线有意识地控制扭曲,这些缠绕编织呈现出独特的舞动美感。
 
       不断变化的当代首饰设计
 
       和传统首饰设计比,Mary理解的当代首饰设计是它在不断地变化中。
 
       早些年她受编篮的编织方法启发,这种独特的技法将她与其他金工艺术家区别开来——她用缠绕编篮技法创作三维形体。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,她将切开编好的管状物,把它们焊接好。再加上闪亮的管子作为手镯的过渡。她只用高的K金来创作作品。开始创作了一系列的几何形镶嵌的项链。根据经典项圈的造型,它佩戴时紧贴于颈部,这些精巧的项链由细小的编织元素焊接构建在一起。
 
       Mary笑称自己是个手工艺术匠人,至于“好的设计”的评判标准,她觉得完全取决于观者的意识,比如一块原石钻一个孔,用一根橡胶一绑,尽管它不那么精准、完美,甚至还有一些粗糙,因为通过造型、材料表达了创造者的观点,也不失为一件好作品。
 
       很多当代首饰作品更多侧重于探索性而非功能性,如果不能佩戴,这些新奇古怪的艺术品在离开艺术家之手之后何去何从?得到的答案是博物馆或画廊。Mary lee hu 设计的首饰艺术作品先后被洛杉矶艺术博物馆、芝加哥艺术机构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收藏。